上海市公務員考試行測中的第五部分為綜合分析能力。本部分均為不定項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至少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不選、多選、少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根據2019—2020年的試題,綜合分析能力考察4篇材料題,共15道不定項選擇,考察的板塊主要是時政、法律、管理等。下面為大家分析下綜合分析能力非法律部分的考情。
一、考察內容與題量分佈
從2020年上海公務員考試情況來看,綜合分析能力非法律部分主要考察時政和管理類的材料。其中時政類材料2篇(7題),管理類材料1篇(4題),題量佔整個綜合分析能力的75%左右,具體情況如下圖:
版塊 | 科目 | A類 | B類 | ||
---|---|---|---|---|---|
題量 | 考點 | 題量 | 考點 | ||
綜合分析能力 | 時政類 | 3 | “四個自信”、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 3 | “四個自信”、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
時政類 | 4 | 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四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目標、現代化的本質 | 4 | 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四個現代化”、“三步走”戰略目標、現代化的本質 | |
管理類 | 4 | 績效管理、全面績效管理的“全面”理解、績效管理的原則、績效管理的意義 | 4 | 故宮的公益性和服務型屬性、故宮傳統文化價值的當代轉化備受好評的原因、產權建設、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二、考情分析及命題特點
結合2019—2020上海市考綜合分析能力非法律部分的試題,時政類材料分析題主要考察重大會議與文件、習近平系列講話以及熱點主題新聞。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屆三中全會、十九屆四中全會、“一帶一路”重要講話和習近平重大外交思想等。此外,時政類材料還會考察與上海相關的重大新聞,比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管理類材料分析題考察內容靈活多變,主題不固定並且考察範圍不侷限於公共管理的知識。近兩年管理類材料分析題考察的有城市綜合管理、政務改革、績效管理和文物保護等。下面,根據近兩年試題為大家梳理下命題特點。
時政類材料分析題不僅考察識記性題目,還會考察理解性題目。此外,還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角度命題。通過時政材料引出其中藴含的哲理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大論斷與部署。
例1.(不定項)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曾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即()
A.解決人民温飽問題
B.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基本實現現代化
【點對點】ABD。解析: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部署: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温飽問題;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新提出的。故本題答案為ABD。
管理類材料分析題主要結合當前熱點問題考察公共管理知識。比如,政務改革方面的“簡政放權”和城市綜合管理等。命題角度上不僅會從管理專業知識角度考察一些管理概念,還會依據材料靈活考察管理經驗與意義。因此,考生需要仔細查找材料關鍵詞,明確材料主題,把握出題意圖,然後根據題幹鎖定符合材料的選項。
01-14
01-14
01-14
01-14
01-14
01-14
02-09
02-08
01-29
01-26
01-19
01-14